赵长庚教授学术思想集

赵长庚教授学术思想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6-04
版次: 1
ISBN: 9787112179947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1页
字数: 55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3人买过
  •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创办于重庆大学工学院中,与土木工程学科相结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重庆大学、西南工专等院校的建筑系合并成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是国内*早的八大建筑院系之一。1994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系更名为建筑城规学院。2000年新重庆大学组建后,更名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经过80年的发展与建设,学院现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3个国家一级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重庆市重点学科;有“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七个研究平台。学院构建融贯“山地建筑学、山地城乡规划学、山地风景园林学、山地建筑技术科学”四位一体的学科体系,成为我国以山地城乡建设与发展为学科特色,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与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山地建筑学学科群。
      80年的发展历程中,老一辈专家学者立足我国西南地区,结合多山国情,面向国家关于山地城乡建设的发展战略,带领学院教师,逐步形成了以山地建设问题研究和人才培养为鲜明特点的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中青年教师在各学科方向的研究和设计实践承担重担,极大地展现了高水准的教学水平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学院优良传统是老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要的学术历史积淀,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总序
    上篇 身经百战天地人和书德馨
    1 先生生平
    1.1 成长求学
    1.2 学成授业
    1.3 领导先驱
    2 经历挫折
    2.1 时代背景
    2.2 在劫难逃
    2 3成都改造
    2.4 经历“文革”
    3 重燃激情
    3.1 重返校园
    3.2 再担重任
    3.3 研究转型
    3.4 游学传道
    3.5 著书立作
    4 晚年岁月
    4.1 教书教人
    4.2 积劳成疾
    4.3 与世长辞
    5 缅怀先者

    下篇 思如泉涌史诗画游著学问
    6 赵长庚先生学术理论思想研究
    6.1 城市美学研究
    6.2 城市景观
    6.3 城市风貌及特色研究
    6.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6.5 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研究
    6.6 传统园林
    7 赵长庚先生实践应用研究
    7.1 赵长庚先生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领域项目研究
    7.2 赵长庚先生在风景名胜规划领域项目研究
    7.3 赵长庚先生在历史文化名城、名区保护规划领域项目研究
    7.4 赵长庚先生在传统园林领域项目研究
    8 城市理论研究及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文化赏析
    8.1 城市及风景区历史文化传说探究
    8.2 对传统文化的运用
    8.3 对道教文化的理解——返璞归真、天人合一
    8.4 关于古籍、名人的研究
    8.5 诗书楹联的深厚造诣
    8.6 绘画白描的精妙技艺
    8.7 评述
    9 著书《西蜀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园林》
    9.1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名词界定
    9.2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研究现状
    9.3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主要类型及代表园林
    9.4 解读《西蜀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园林》
    9.5 评述
  • 内容简介: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创办于重庆大学工学院中,与土木工程学科相结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重庆大学、西南工专等院校的建筑系合并成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是国内*早的八大建筑院系之一。1994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系更名为建筑城规学院。2000年新重庆大学组建后,更名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经过80年的发展与建设,学院现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3个国家一级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重庆市重点学科;有“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七个研究平台。学院构建融贯“山地建筑学、山地城乡规划学、山地风景园林学、山地建筑技术科学”四位一体的学科体系,成为我国以山地城乡建设与发展为学科特色,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与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山地建筑学学科群。
      80年的发展历程中,老一辈专家学者立足我国西南地区,结合多山国情,面向国家关于山地城乡建设的发展战略,带领学院教师,逐步形成了以山地建设问题研究和人才培养为鲜明特点的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中青年教师在各学科方向的研究和设计实践承担重担,极大地展现了高水准的教学水平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学院优良传统是老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要的学术历史积淀,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 目录:
    总序
    上篇 身经百战天地人和书德馨
    1 先生生平
    1.1 成长求学
    1.2 学成授业
    1.3 领导先驱
    2 经历挫折
    2.1 时代背景
    2.2 在劫难逃
    2 3成都改造
    2.4 经历“文革”
    3 重燃激情
    3.1 重返校园
    3.2 再担重任
    3.3 研究转型
    3.4 游学传道
    3.5 著书立作
    4 晚年岁月
    4.1 教书教人
    4.2 积劳成疾
    4.3 与世长辞
    5 缅怀先者

    下篇 思如泉涌史诗画游著学问
    6 赵长庚先生学术理论思想研究
    6.1 城市美学研究
    6.2 城市景观
    6.3 城市风貌及特色研究
    6.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6.5 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研究
    6.6 传统园林
    7 赵长庚先生实践应用研究
    7.1 赵长庚先生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领域项目研究
    7.2 赵长庚先生在风景名胜规划领域项目研究
    7.3 赵长庚先生在历史文化名城、名区保护规划领域项目研究
    7.4 赵长庚先生在传统园林领域项目研究
    8 城市理论研究及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文化赏析
    8.1 城市及风景区历史文化传说探究
    8.2 对传统文化的运用
    8.3 对道教文化的理解——返璞归真、天人合一
    8.4 关于古籍、名人的研究
    8.5 诗书楹联的深厚造诣
    8.6 绘画白描的精妙技艺
    8.7 评述
    9 著书《西蜀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园林》
    9.1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名词界定
    9.2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研究现状
    9.3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主要类型及代表园林
    9.4 解读《西蜀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园林》
    9.5 评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