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村与苗乡-从20世纪前期滇东汉村与川南苗乡看传统中国

汉村与苗乡-从20世纪前期滇东汉村与川南苗乡看传统中国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10
版次: 1
ISBN: 9787806963241
定价: 21.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8页
字数: 240千字
分类: 历史
37人买过
  • 《汉村与苗乡:从20世纪前期滇东汉村与川南苗乡看传统中国》主旨在于,18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云南呈贡二村为背景,以当地的基层社会机构为基础,综合调查资料与历史实际,探讨传统中国农村乃至更为广阔范围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汉村与苗乡:从20世纪前期滇东汉村与川南苗乡看传统中国》是作者四十年代在川南、滇东做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报告,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村落状况,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状况,读者可借此了解到当时人们的营生手段,处理纠纷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20世纪40年代,我曾先后在两个不同的民族地区从事社会历史的调查研究:一个是滇东汉村,也就是云南呈贡县农村的两个汉族村落;一个是川南苗乡,也就是四川叙永地区的苗族。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各民族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上述两地的社会调查,就从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传统中国的基本面貌。 老一辈的文化人类学家胡庆钧教授 第一编滇东汉村
    前言
    第一章地理背景
    第一节村落景观
    第二节气候特点
    第三节房屋结构与人口概况
    第二章农场经营
    第一节土地利用
    第二节水车的使用
    第三节农田利润
    第四节耕地税
    第三章村民生计
    第一节全村收入
    第二节生活费用分析
    第三节农田经营支付
    第四章抽水机的引进与使用
    第一节使用抽水机的技术问题
    第二节绅士阶层的领导与内部协调
    第五章公家与会牌
    第一节基层组织
    第二节公产
    第三节职能
    第四节绅士的权力
    第六章社会阶层的分化
    第一节主要人物
    第二节不同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社会地位的分化
    第四节地方威权的获得
    第七章传统农村的社会流动
    第一节农业阶梯的理论及其应用
    第二节农民上升的困难
    第三节农民上升的途径
    第四节绅士地位的获得
    第五节绅士家庭地位的下落
    第八章农村绅士的合作与冲突
    第一节共同利益的维持
    第二节争权夺利的冲突
    第三节权力的平衡与钳制
    第九章论绅权
    第一节地方威权
    第二节绅权的产生
    第三节经济利益
    第四节政府权力的加入
    第十章衙门与绅士之间
    第一节官绅往来
    第二节相互利益的维持
    第三节官绅的冲突
    第十一章保甲制的推行
    第一节源于旧制
    第二节公务活动
    第三节村、乡、镇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催粮、征兵及其他
    第五节吃讲茶
    第十二章两种权力夹缝中的保长
    第一节苦难的产儿
    第二节没有民主的传统
    第三节平庸的出身
    第四节政治地位
    第五节夹缝下面的牺牲者
    第十三章从蓝田乡约到呈贡乡约
    第一节难于生根的自治机构
    第二节官定的基层地方组织
    第三节基层社会机构里面的执役
    第四节公务活动
    第五节乡约与保长
    第十四章婚姻与家庭
    第一节一夫一妻为主的个体小家庭
    第二节一夫多妻
    第三节叔接嫂及其他
    第四节家内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节离婚
    第六节分家析产
    第十五章丧葬规矩及有关习俗
    第一节临终安排
    第二节上坟地
    第三节点主及其他
    第四节中元节
    第五节冬至上坟与接姑爷过节
    后记

    第二编川南苗乡
    题记
    一川南苗乡纪行
    二叙永苗族的生活程度
    三川南叙永苗族人口调查
    四不容忽视的边区土地问题
    五叙永西南相邻地区苗佃的沉重负担
    附录一苗族人口品质的商榷
    附录二明万历《四川土夷考》辑补点校注
  • 内容简介:
    《汉村与苗乡:从20世纪前期滇东汉村与川南苗乡看传统中国》主旨在于,18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云南呈贡二村为背景,以当地的基层社会机构为基础,综合调查资料与历史实际,探讨传统中国农村乃至更为广阔范围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汉村与苗乡:从20世纪前期滇东汉村与川南苗乡看传统中国》是作者四十年代在川南、滇东做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报告,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村落状况,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状况,读者可借此了解到当时人们的营生手段,处理纠纷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20世纪40年代,我曾先后在两个不同的民族地区从事社会历史的调查研究:一个是滇东汉村,也就是云南呈贡县农村的两个汉族村落;一个是川南苗乡,也就是四川叙永地区的苗族。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各民族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上述两地的社会调查,就从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传统中国的基本面貌。
  • 作者简介:
    老一辈的文化人类学家胡庆钧教授
  • 目录:
    第一编滇东汉村
    前言
    第一章地理背景
    第一节村落景观
    第二节气候特点
    第三节房屋结构与人口概况
    第二章农场经营
    第一节土地利用
    第二节水车的使用
    第三节农田利润
    第四节耕地税
    第三章村民生计
    第一节全村收入
    第二节生活费用分析
    第三节农田经营支付
    第四章抽水机的引进与使用
    第一节使用抽水机的技术问题
    第二节绅士阶层的领导与内部协调
    第五章公家与会牌
    第一节基层组织
    第二节公产
    第三节职能
    第四节绅士的权力
    第六章社会阶层的分化
    第一节主要人物
    第二节不同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社会地位的分化
    第四节地方威权的获得
    第七章传统农村的社会流动
    第一节农业阶梯的理论及其应用
    第二节农民上升的困难
    第三节农民上升的途径
    第四节绅士地位的获得
    第五节绅士家庭地位的下落
    第八章农村绅士的合作与冲突
    第一节共同利益的维持
    第二节争权夺利的冲突
    第三节权力的平衡与钳制
    第九章论绅权
    第一节地方威权
    第二节绅权的产生
    第三节经济利益
    第四节政府权力的加入
    第十章衙门与绅士之间
    第一节官绅往来
    第二节相互利益的维持
    第三节官绅的冲突
    第十一章保甲制的推行
    第一节源于旧制
    第二节公务活动
    第三节村、乡、镇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催粮、征兵及其他
    第五节吃讲茶
    第十二章两种权力夹缝中的保长
    第一节苦难的产儿
    第二节没有民主的传统
    第三节平庸的出身
    第四节政治地位
    第五节夹缝下面的牺牲者
    第十三章从蓝田乡约到呈贡乡约
    第一节难于生根的自治机构
    第二节官定的基层地方组织
    第三节基层社会机构里面的执役
    第四节公务活动
    第五节乡约与保长
    第十四章婚姻与家庭
    第一节一夫一妻为主的个体小家庭
    第二节一夫多妻
    第三节叔接嫂及其他
    第四节家内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节离婚
    第六节分家析产
    第十五章丧葬规矩及有关习俗
    第一节临终安排
    第二节上坟地
    第三节点主及其他
    第四节中元节
    第五节冬至上坟与接姑爷过节
    后记

    第二编川南苗乡
    题记
    一川南苗乡纪行
    二叙永苗族的生活程度
    三川南叙永苗族人口调查
    四不容忽视的边区土地问题
    五叙永西南相邻地区苗佃的沉重负担
    附录一苗族人口品质的商榷
    附录二明万历《四川土夷考》辑补点校注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汉村与苗乡-从20世纪前期滇东汉村与川南苗乡看传统中国
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
胡庆钧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