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莱尔十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3-06
版次: 1
ISBN: 9787516117132
定价: 4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1页
字数: 23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50人买过
  •   法国20世纪的诗人大家鲜有不提到波德莱尔的。《波德莱尔十论》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波德莱尔诗歌。认为波德莱尔诗歌在切入生活视角上充满神奇,能在世界的反面去观照世界,在人心的反面去省视人心,在生命的反面去吮吸生命,并能从一种深刻的自省出发对人之本性进行揭示。波德莱尔还是一位有着强烈批评意识的创作者,在表达真挚炽烈情感的同时,始终把“创建一种美学”作为自觉的追求。他的诗篇经常是在巴黎黑暗的陋室中艰难分娩的;在浪漫主义风云激荡的年代,他受到感召,用气血和灵魂写诗,表现对灵性和无限的向往。《波德莱尔十论》对研究波德莱尔和法国现代诗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刘波,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法语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加拿大政府奖学金,赴蒙特利尔大学魁北克研究中心从事访问研究。后赴法国巴黎第四大学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系留学,2001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欧洲文化研究所所长,兼武汉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近年来,在波德莱尔研究方面有活跃表现,已出版相关学术专著两部,发表相关论文多篇。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波德莱尔的城市诗歌与抒情诗的现代转型”。
      
      尹丽,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法语系。曾先后在法国图鲁兹二大和加拿大拉瓦尔大学从事访问研究。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法语系主任。主要从事法语语言、法国文化与文学史以及法语国家文化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出版编著三种,并发表有《(巴黎之梦)的“巴黎性”》《2001-2005年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等多篇论文。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波德莱尔的城市诗歌与抒情诗的现代转型”课题组成员。 序言
    波德莱尔何以为奇(代自序)
    《应和》与“应和论”
    ——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基础
    一 波德莱尔的《应和》
    二 “横向应和”与“纵向应和”
    三 “应和论”包含的美学意义
    四 “应和论”包含的伦理意义

    波德莱尔“应和”思想的来源
    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
    一 走向城市诗歌
    二 城市诗歌的审美趣味和现代感受方式
    三 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
    四 “恶劣趣味”的工巧
    结语

    论《巴黎图画》的“隐秘结构”
    一 《巴黎图画》中的两个系列
    二 《巴黎图画》结构中的回旋特征
    三 一日见永恒:一次精神的历险
    结语

    波德莱尔与法国浪漫主义思潮
    一 波德莱尔与浪漫主义时代
    二 波德莱尔对浪漫主义的定义
    三 “你找到了让浪漫主义重新焕发青春的方法
    波德莱尔:雨果的模仿者
    ——献给雨果的三首诗
    “你在创造一种新的战栗
    结语

    从“桑夫人”到“桑这个女人”
    ——波德莱尔眼中的乔治·桑
    一 “一位很伟大的并的确当此盛名的作家
    二 “桑夫人骗了我,并未履行诺言
    三 “桑这个女人
    结语

    “文体场”与文学作品的阅读
    ——兼论波德莱尔“深渊”的文体场意义
    “矛盾修辞”与文明的悖论
    一 “矛盾修辞”与“美丑对照
    二 “呜呼,污秽的伟大!崇高的卑鄙!
    三 “艺术的二重性是人的二重性的必然结果
    四 人的悖论与文明的悖论
    结语

    普鲁斯特论波德莱尔
    附录一 波德莱尔作品汉译回顾
    附录二 探索“象征主义”的现代资源
  • 内容简介:
      法国20世纪的诗人大家鲜有不提到波德莱尔的。《波德莱尔十论》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波德莱尔诗歌。认为波德莱尔诗歌在切入生活视角上充满神奇,能在世界的反面去观照世界,在人心的反面去省视人心,在生命的反面去吮吸生命,并能从一种深刻的自省出发对人之本性进行揭示。波德莱尔还是一位有着强烈批评意识的创作者,在表达真挚炽烈情感的同时,始终把“创建一种美学”作为自觉的追求。他的诗篇经常是在巴黎黑暗的陋室中艰难分娩的;在浪漫主义风云激荡的年代,他受到感召,用气血和灵魂写诗,表现对灵性和无限的向往。《波德莱尔十论》对研究波德莱尔和法国现代诗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 作者简介:
      刘波,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法语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加拿大政府奖学金,赴蒙特利尔大学魁北克研究中心从事访问研究。后赴法国巴黎第四大学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系留学,2001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欧洲文化研究所所长,兼武汉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近年来,在波德莱尔研究方面有活跃表现,已出版相关学术专著两部,发表相关论文多篇。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波德莱尔的城市诗歌与抒情诗的现代转型”。
      
      尹丽,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法语系。曾先后在法国图鲁兹二大和加拿大拉瓦尔大学从事访问研究。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法语系主任。主要从事法语语言、法国文化与文学史以及法语国家文化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出版编著三种,并发表有《(巴黎之梦)的“巴黎性”》《2001-2005年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等多篇论文。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波德莱尔的城市诗歌与抒情诗的现代转型”课题组成员。
  • 目录:
    序言
    波德莱尔何以为奇(代自序)
    《应和》与“应和论”
    ——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基础
    一 波德莱尔的《应和》
    二 “横向应和”与“纵向应和”
    三 “应和论”包含的美学意义
    四 “应和论”包含的伦理意义

    波德莱尔“应和”思想的来源
    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
    一 走向城市诗歌
    二 城市诗歌的审美趣味和现代感受方式
    三 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
    四 “恶劣趣味”的工巧
    结语

    论《巴黎图画》的“隐秘结构”
    一 《巴黎图画》中的两个系列
    二 《巴黎图画》结构中的回旋特征
    三 一日见永恒:一次精神的历险
    结语

    波德莱尔与法国浪漫主义思潮
    一 波德莱尔与浪漫主义时代
    二 波德莱尔对浪漫主义的定义
    三 “你找到了让浪漫主义重新焕发青春的方法
    波德莱尔:雨果的模仿者
    ——献给雨果的三首诗
    “你在创造一种新的战栗
    结语

    从“桑夫人”到“桑这个女人”
    ——波德莱尔眼中的乔治·桑
    一 “一位很伟大的并的确当此盛名的作家
    二 “桑夫人骗了我,并未履行诺言
    三 “桑这个女人
    结语

    “文体场”与文学作品的阅读
    ——兼论波德莱尔“深渊”的文体场意义
    “矛盾修辞”与文明的悖论
    一 “矛盾修辞”与“美丑对照
    二 “呜呼,污秽的伟大!崇高的卑鄙!
    三 “艺术的二重性是人的二重性的必然结果
    四 人的悖论与文明的悖论
    结语

    普鲁斯特论波德莱尔
    附录一 波德莱尔作品汉译回顾
    附录二 探索“象征主义”的现代资源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莱尔
[法]让-保尔·萨特
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莱尔与“前朦胧诗”写作
杨玉平 著
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瑞德:起搏心律、遗传性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及其他
[美]菲利普.波德瑞德、拉吉夫。马尔霍特拉、拉胡尔.卡卡尔、彼得.诺斯沃西 编
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莱尔书信集(1460余封书信,展开“恶之花”诗人的一生,是波德莱尔研究和阅读的第一
[法]夏尔·波德莱尔 著;刘波、刘楠祺 译
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法]波德莱尔 著;郭宏安 译
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莱尔与中国新文学
韩亮
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瑞德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实践病例
高超、李俊峡、郭继鸿 译
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莱尔与中国
杨振
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瑞德
李卫华、郭继鸿 译
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瑞德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核心病例
菲利普.波德瑞德、拉吉夫.马尔霍特拉、拉胡尔.卡卡尔、彼得.诺斯沃西 著
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莱尔传
Pichois) (法)让·齐格勒 著;董强 译;[法]克洛德·皮舒瓦(Claude
波德莱尔十论
波德瑞德心肌异常实例分析
菲利普·波德瑞德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波德莱尔十论
家有党员
刘波、黄凤显 编
波德莱尔十论
小樱桃一家的气象探秘之旅——气象与山洪地质灾害的那些事
刘波、康雯瑛 著
波德莱尔十论
好听的原创歌曲即兴伴奏
刘波、盛宇 著
波德莱尔十论
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跨学科案例分析解读与训练
刘波、朱靖湘 编
波德莱尔十论
中文版AutoCAD2020室内外设计标准教程
刘波、张凌、张平 著
波德莱尔十论
用Proteus可视化设计玩转Arduino
刘波、金霞、李淼 著
波德莱尔十论
指挥信息系统
刘波、苏耀峰 编
波德莱尔十论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刘波、刘玉玫 著
波德莱尔十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
刘波、肖茜尹、尹申、颜子如 著
波德莱尔十论
孩子身边的花与诗
刘波、侯若愚 著
波德莱尔十论
我会懂得请教智者/优秀生成长记
刘波、余霞 编
波德莱尔十论
风范永存 :
刘波、刘霞、毛力丁 编著